保游网
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动态>新闻详情

3大户外“安全错觉”防不胜防!这些认知该更新了!

发布时间:2025/09/26

 

9月17日,浙江台州一名资深驴友独自前去爬山,失联多日后遗体被发现。

同月下旬,湖南张家界一家公司团建时,一名男子因突发低血糖在深山中失去行动能力,最终由消防员历经3小时才成功救援下山。

这些发生在最近一个月内的事故,都指向同一个真相:户外风险从来不会因为“觉得安全”而消失。

 

NO.1破除三大户外风险误区

1️⃣正规景区≠绝安全

“这是5A级景区,道路设施完善,能有什么问题?”许多组织者和参与者都会这样想。

护栏、标识和管理措施确实降低了风险概率,但无法100%消除地形本身的风险与游客的瞬时疏忽。

更何况,人流量大的正规景区,反而可能让组织者放松警惕——“反正有景区管理方兜底”。

但事实上,责任主体依然是活动的组织者。

2️⃣低海拔≠完全无害

“就爬个小山包,不到500米,能有多危险?”这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误判。

一个湿滑的坡面、一次意外的踩空,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,看似低矮处的滑坠同样致命!

上个月在辽宁某景区,一男子登山时不小心从坐着的栏杆上掉下六七百米的悬崖,不幸身亡。

2024年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《全国户外安全事故报告》显示,低海拔丘陵地带事故占比高达43%,甚至超过了高海拔地区。

原因很简单:参与者风险意识不足,装备准备不充分,组织者专业配备不到位。

3️⃣年轻体能好≠没有风险

正值壮年、体能处于巅峰期的参与者,在意外面前也没有“金刚不坏之身”。

相反,体能优势有时也会转化为风险因素——更愿意挑战难度、更高估自身能力、更忽视安全警示。

 

NO.2旅业人的风险管控得有这张清单

 

咱们旅行社、户外俱乐部,要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,得抓这几个关键环节:

 

 

·活动

 

 

▶️把风险评估做细,像组织去爬山,不同路线对应不同的应急预案;

▶️安全告知不能省,如有需要,文末核实旅业身份可领取《安全告知书》;

▶️保险方案也得选对,徒步、登山、溯溪……要和活动风险匹配上。

 

 

 

·活动中:

 

 

▶️领队比例要合理,登山绳、急救包等专业装备得备齐;

▶️天气变化得盯紧,如果突然下大雨,行程该调就调;

▶️沟通机制得顺畅,得保障领队和队员能随时通过对讲机联系上,紧急情况能马上响应。

 

 

·事故发生后:

 

 

▶️如果有队员受伤,立刻启动应急预案,先保证人安全;

▶️报案要快,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,启动救援和理赔;

▶️相关现场照片、凭证等都是理赔的关键,要好好保存。

 

 

NO.3保险规划记住这三条黄金法则

 

 

 

1.责任险“护身符”,意外险是“安全网”

 

 

责任险保组织方的责任,意外险直接保参与者,双保险一起构建保障体系。

 

 

2.保额要足,保障要全

 

 

建议责任险保额单人单次不低于100万元,意外险医疗部分根据活动风险等级评估。保额够多,才能更好地转移风险。

 

 

 

3.专业服务比价格重要

 

 

得选有专业团队、救援网络、理赔经验,最好有7*24小时服务的保险公司和平台。关键时候,响应快才更有保障。

 

 

 

如需针对特定活动(如徒步、登山、露营、溯溪等)的风险管理方案或保险定制,欢迎扫码咨询。

 

 

评论区来聊聊

 

你在带户外团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?评论留言分享!

下方扫码并核实旅业身份,可领取《安全告知书》。

 

 

 

 

资料领取保险合作/咨询👇

 

往期推荐同比增长超115%,国庆假期热度暴涨,旅业如何避开风险稳赚钱?赔付170万!四川阿坝萨武雪山游客车祸意外身故,保游网全程协助理赔

痛心!又见游客溺亡,旅行社如何避免“人在团中,锅从天降”?

几百人被困、多人遇难!户外活动组织的"安全垫"到底在哪?

84230次预警!旅业人如何应对极端天气?